今年的科技圈有件趣事让安卓党们笑开了花:iOS 18 的更新平平无奇,加上那个还未真正起飞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的 Apple Intelligence(更别提国行版本还不知道在哪)。身边的变化最能说明问题,几个曾经对苹果死心塌地的好友,现在都开始跑来打探安卓的门路,犹豫着要不要放弃首发新 iPhone 的执念。
其实,在这之余,今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 Harmony Next 的公测(下称「纯血鸿蒙」)。它的出现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原因出奇的纯粹:这目前是一个在用户层面完全脱离安卓血统的全新生态系统,让人不禁想起当年 Windows Phone 横空出世时的那份豪情壮志。随着十月份的公测发布会,现在已经过去一个月的时间了,正好借着搞到一台华为手机的机会,品尝一下这个热议许久,又承载着众多期待的新 OS
初见与探索
这次的纯血鸿蒙我是在 Mate X5 上体验的,没用过 Mate X5?不要紧,你就把他当成是 Mate60 Pro 就可以了──都是 12GB+ 麒麟 9000S 的组合。这次我们不说拍照,不说外观,就说说这个新系统。
从第一次开机,看到新版的欢迎界面那一刻起,动效团队的努力就格外亮眼。整个系统的动画效果给人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无论是触底弹回还是下拉返回的设计,都显得既灵动又不失优雅,更不要说现在大家都着魔一般的打断动画,动态模糊,这些都有。就是可惜少了点震动反馈,让这些精心设计的动效少了那么一点真实的质感。但就冲着这一手漂亮的动效水平,纯血鸿蒙也足以在国产 UI 的第一梯队占个位置了
继续向前,首先迎来的就是深得我心的字体。
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我非常看重机内默认的字体,尤其是粗体的渲染,多字重的排版,还有西文字体包括日韩文与中文的混排,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加粗的文本会不会让文字尴尬的换行(没错说你呢 OPPO Sans)。这些方面纯血鸿蒙做的非常好,我心目中排行第一的非 iOS 界面是小米的 HyperOS 和 MISans,现在看来,备选方案又多了一个。 看看这个混排效果,是你喜欢的吗?
再来说说整体 UI 设计,这又是个又爱又恨的话题。一打开屏幕就能感觉到,华为从 HarmonyOS 4 开始就铁了心要讨好年轻人。整个界面玩转年轻风。还记得那个 Pura 70 上面那个根据眼球上下移动带表情的三角形贴纸吗?
可能是考虑到捕捉眼球太费电了,这次的 HarmonyNext 改成了只保留 emoji,但是这个新版 emoji 有点活泼得过分了 —— 那些小黄脸 emoji 依旧能改,还能靠陀螺仪感应在屏幕上滚来滚去。最逗的是你要是用力摇一摇手机,它们还会秒变星星眼或者一脸懵逼的表情。不瞒你说,就这个我玩了一个下午
而且,该夸就夸,虽然这个迷你通知胶囊长得很像还未出世的 One UI 7,也有人说这小块显示不全内容。但是你换个角度想啊,这不就不挡锁屏壁纸了吗?傻逼二次元狂喜更何况它对一些应用也是做了小巧思的。举个例子,当导航时,导航的通知会放大到整个锁屏,方便你确认路线,而且其他的通知这时候就自动缩成小胶囊放在下面了,这么看来是不是就自然多了?
但是,美好的故事随着通知中心的到来而戛然而止。当我拉下来通知中心的一瞬间,我承认我有那么一瞬间小脑萎缩了
这界面吧,你说它是抄 iOS 吧,功能和外观又确实没那么太像;你说这是小米吧,也不是那味儿。但你要说是原创设计,我看谁也不信啊;往左一划,小脑萎缩的程度再次加深。这种处处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就是给人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看着这音量和亮度的调节条,我都不用试就知道,滑动的时候小太阳肯定会转圈,喇叭图标八成还带音波动效。
然而,事实的确如此......
还有这个点击底部导航条返回上一级,“原来在这藏着这么一手呢……”
此时的我突然感觉到,死去的 MBack 正在疯狂攻击我的灵魂。魅族啊魅族,机圈黄埔军校说是你,真是一点都没亏了你啊
关于 AI
说到 AI 这个热点,今年可真是 "全民 AI" 的节奏,各家手机都恨不得给你塞个 AI 助手看看。OPPO 家的小布跑得最快,甚至都不惜叫自己 OPhone 了(这是自黑还是自夸啊),还抢先上手了个 "国行版" 的「ColorOS Intelligence」 整得还挺像那么回事。 纯血鸿蒙这边也没闲着,把自家的小艺摆到了 “长按全局导航条触发” 这种黄金位置。用了几天下来,能看出华为团队对这功能可是下了血本 —— 连相册的长按多选都给改成了 "拖进小艺做识别"。这出发点嘛,是好的,但是... 兄弟,你这操作也太反人类了吧?我用得好好的长按多选,怎么一下子就变成 "投喂" 小艺了?
更何况咱就是说,你这小艺,也不聪明啊。以前能用的查日程、查天气、导航倒是都在,可连个听歌识曲都没了?
而且,等会儿,被我发现了吧?说好的跟国外软件说拜拜,这小艺咋还偷偷认识 YouTube 呢,你不忠诚!还有那网易云音乐,搁哪呢啊?
至于那些生成式 AI 的功能,也就是中规中矩,不咋地但也说不上太差。现在它既不会画图,又不能直接读取截屏内容,就只能从相册导入图片。不过话说回来,在识别图片这块儿它倒是有两把刷子 —— 至少能在我的干扰下分得清这到底是面包还是土豆。
而...
真丢脸啊哥
从聊天的自然语义水平来看,小艺的能力大概介于 GPT3.5 到 4.0 之间,底层用的哪家服务倒是个迷。再说 iOS 18 激推的文字改写功能,小艺也跟着实现了 —— 总结、归纳、改写这些基本功能勉强能用,就是扩写和续写还没影子。
跟早就入局的 ColorOS 比起来还有不少追赶空间,更别提同根同源的荣耀 MagicOS 的 YOYO 了,那可是能 "一句话退订所有连续包月服务" 这种穷人福音般的神技啊!而且 YOYO 还能先查支付宝再查微信,虽然慢点,但是全程不用人工干预。这思路跟 Claude 新出的 Computer Use 还挺像,都是通过 AI 能力模拟人类操作设备,不知道是不是 AI 行业的大势所趋。不过要是跟 Apple Intelligence 比较,那小艺可就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了,完善得不是一点半点。
软件们
是的,截至目前,你还是无法在纯血鸿蒙上简单惬意的手动安装应用程序,一切的一切都要从那个长相酷似 App Store 的 App Gallery 上开始说起…
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估计未来要持续很久很久)你将与所有国外的软件挥手告别,包括你喜欢的外服游戏,追星用的 Instagram,看直播的老鼠台还有蓝底白色的字母 P 还有你好意思或者不好意思提的那些… 如果你接受不了这一点,那还是尽早更换阵营的好。
不过呢,如果你没有上面的那些需求,得益于 App Gallery 严格的上架措施,现在你找遍整个应用商店,都难找到一个超过 100MB 的非游戏应用:
有道词典 18MB;爱奇艺 45MB;美团 50MB;滴滴 70MB。这放 iOS 上你敢想?
就拿 iPhone 上的微信来说,啧啧,15GB 啊同志们!这还是我经常清理聊天记录的结果,要知道几十 GB 的微信空间占用在现在可是稀松平常。这都快成 "微信手机" 了,更别提其他 app 了。你尽管可以说它那 hap 格式的安装包是 Webview 套壳;你还可以说它的 IDE 是 Jetbrains 魔改。但不得不承认,这确实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应用运行更轻量了,杂七杂八的功能没了,手机也就不烫了,电量也省了。所以啊,归根结底不是咱们手机不够强,是这些软件太能吃了!
毕竟,谁等外卖的时候真的非要来一把原神啊,小馋猫?(
遗憾
一个月,时间还是太紧了。
在这个人机不分家的时代,再好的系统没有常用软件也是白搭。很遗憾,这恰恰是纯血鸿蒙的死穴,连短板都算不上 —— 应用数量少得让人直挠头,而这还是在华为这个国内消费终端 "一哥" 的号召力下的结果。除了那些有情怀的开发团队、热心的个人开发者,再加上些因为政策压力不得不上的项目外,大多数大厂对这个 "从零开始" 的新系统都显得兴致缺缺。可能是因为这套系统太过庞大复杂,牵一发动全身;也可能是因为目前的投入产出比还打动不了这些精打细算的商业巨头们。
你比如说某个南极生物公司,QQ 在哪儿?到现在还是个迷。说是跟 TestFlight 似的要申请才能用,但我愣是找了两天,把网上的帖子翻了个底朝天,这个传说级别的入口却跟人间蒸发了似的。别跟我说什么年龄大了用不上 QQ。你们最喜欢那个「小而倔」,曾经口口声声说不会适配,这会儿倒是也摇身一变成了 App Gallery 的测试版成员 —— 这回小是真的小了,但更绝的是功能还在 "建设中":全局搜索没有,图片编辑没有,甚至连转发这么基础的功能都只有个摆设!这可把我整得只能双机出门了。说到这儿我才发现,还挺讽刺,我们 iOS 的 TestFlight 也算是好起来了,都能蹭上鸿蒙的热点了(不是
再深入的日常一些,网易云音乐没影子,山姆会员商店找不到,甚至是交管 12123 都没有,好家伙,我查个违章都得另寻出路。至于游戏,或者像多邻国、希尔顿这种有点来头的外企 APP,那就更别想了。你说因为一个纯血鸿蒙就让我放弃我的宝贝多邻国连胜?不存在的。不过也不能说是一无所有,像是爱优腾这类视频软件、包括淘宝京东拼多多这种电商都一应俱全,甚至红果短剧视频这玩意儿,它都有。
不过这里得插个题外话 —— 可能是纯血鸿蒙的支付系统还在开发,又或者是应用内购买这块还没想好怎么搞,目前所有 APP 的内购功能都还是摆设。还不知道后面华为会不会学苹果那样,非得用自家支付渠道才行。说真的,站在开发者角度看,一个规范透明的支付规则确实能提升用户信任,让软件更好赚钱;但这些看似贴心的 "帮助" 背后,可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笔账最后肯定是算在用户头上。咱们算算,开发者要贴补上苹果开发者会籍的 99 美元,再加上近乎 30% 的「苹果税」,那软件都贵到天上去了,所以作为用户,我倒是希望华为别掺和这应用内购买的事。
归根结底啊,还真让我发现了个真理 —— 能不能吸引开发者的决定性因素,就是 "能不能赚钱" 这一条。你看那些能搞到钱的软件,适配得不都又快又好嘛。(摊手
总结
先说结论吧,我的结论是:东西是好的,但是还非常需要长时间的稳步的、经市场的打磨。
目前的应用生态,说单薄都是往好听了说。天知道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多痛苦。你说我用着 MacBook,就想传几张截图,结果可把我整不会了:安卓党最爱的 Scrcpy?不好使。QQ 发送到桌面?想多了。Localsend?做梦呢,最后还是靠微信文件助手这个 "原始人" 法子才搞定,截图发了一轮又一轮,搞得我桌面跟被轰炸过似的。至于其他的国际软件?那真是只能想想了 —— 连用网页版凑合这条路都走不通。毕竟…
再说说那些界面和动效吧,emmm... 就是那种你走在街上,总觉得对面那人昨天在哪见过的感觉。这些都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这确实是个刚出道的新系统。从界面到操作逻辑,处处都能看到它在 "认真学习" 前辈们的影子,虽然... 这个 "学习" 的程度确实有点过于投入了。
不过话说回来,从模仿中找到自己的路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比死守老路、抱着屎山代码要强得多。
更何况它也不是毫无优点,软硬件的深度定制带来的优化效果,着实为这颗全国产但性能差距明显的芯片又又又续了一波命;这还没完,最令我欣喜的是截至 102 版本,整个 Harmony NEXT 系统里愣是找不到一个讨厌的广告「就是那种,那种你懂得的弹窗、摇一摇和瀑布流」。你们肯定都能理解一个老果粉面对着敏感肌摇一摇广告的那种无力感。虽说这大概率是广告 SDK 分成谈判期间和新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空窗期」带来的意外福利,但这确实是华为被制裁后,我用过最流畅、最不发烫、最省电的华为手机了。想想之前用了三个月的 Pura 70 Pro,搭载的是 Harmony 4.2,虽然流畅是流畅,但总是莫名其妙就燃起来了,而且不玩游戏都得一天充两次以上电... 我知道你们能举出更多例子,但是现在,都不一样了。
说到不能随便装第三方应用这事儿,我还真不好多嘴。作为一个果粉,我是认同 "封闭才能带来最大效益" 这个观点的 —— 你看,正是这种管控成就了史上最赚钱的 App Store 和苹果全家桶。这也是为什么到现在我还把 iPhone 当主力机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翻到另外一面,作为从安卓 2.0 摸爬滚打过来的老玩家,我也清楚得很:Android 能在短短几年内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系统,靠的就是开放开源的生态,以及那些玩机圈、二改、三改带来的生机勃勃。 这世上想要鱼和熊掌兼得显然是不现实的。至于纯血鸿蒙最后会选哪条路,我这个外人实在没资格指手画脚。但是吧,就一个小小的期望:别整成又封闭又权限泛滥的四不像就行。
你问我,纯血鸿蒙是一个优秀的操作系统吗?答案是否定的,一定是否定的。它与深耕手持设备十年以上的 iOS、Android 比有太多不足了。想传个文件到电脑?抱歉,得绕好几个弯。 想装个常用软件?好些都还在画饼──这与我是不是果粉无关,事实就是如此,你可以不接受,但不能不承认。
如果你问我,纯血鸿蒙未来能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操作系统?答案是肯定的。你看,华为在上面砸了多少资源?从专职开发团队,到动辄上亿的扶持资金,再到各种开发者大会、培训课程,可以说是下了血本。政策上更是给足了支持,从前端到后端,从硬件到软件,处处都在为它保驾护航。至于开发者群体?那可是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都在关注的新战场。 这起点,可比当年那个 "生了没人养" 的 Windows Phone 强太多了。Windows Phone 好歹还得满世界找厂商合作,这纯血鸿蒙可好,直接就是个 "含着金钥匙出生" 的小公主。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 "能不能活" 了,而是 "能活得多好" 了。
这个成长期可能是半年,也可能是两年。回首往事,2008 年的盛夏,App Store 随着 iOS 4 初露锋芒;2012 年的春天,焕然一新的 Android Market 摇身一变,成了如今的 Google Play。两大应用商店用了整整十年,才有了今天的规模。而对于纯血鸿蒙来说,这片漫天星河的征程,才刚刚启程。
写到这儿,要是你问我会不会换华为,那我的答案还是:不会啦。不过以后的事情嘛... 谁知道呢?